动力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06)
一、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专业领域是综合澳门新葡官网进入、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等学院优势资源组建而成,自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该专业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与电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支撑,有“风电装备与电能转换”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风力发电机组及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风电运维与测试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电气控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澳门新葡官网进入-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科研平台。该专业领域建立了由教授、博士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组成的导师团队,与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盛弘电气有限公司、湖南世优电气有限公司、威胜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良信电器股份公司、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为我校研究生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
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
(1)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包括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新型风力发电机研究,新型电机与智能电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
(2)风电系统控制技术:包括风电机组自动控制,风电场运行与监测。
(3)风电电能变换技术:包括风电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微网技术,新能源接入并网技术。
(4)动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包括动力机械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新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5)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及风光互补,地热能利用与建筑环境节能。
二、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掌握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风电系统控制与监测、电能变换技术、动力机械设计、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相应领域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安装施工、调试、检测、工程管理和风力发电企业、风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
1. 培养方式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学校和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采用“1+1.5”培养模式,即1年在校课程学习,1.5年进行实践环节学习,完成学位论文。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名校内学术导师和1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其中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是由3-5人组成的指导小组进行合作指导制度。导师指导小组中必须有1人为首席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其余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3)“项目制”:企业学习阶段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包括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都是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
2. 培养要求
(1)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掌握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扎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能力,能够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
(3)具有动力工程领域所需要的较为坚实的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风电系统控制与监测、电能变换技术、动力机械设计、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较熟练阅读本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并能撰写学位论文(设计)和研究论文的摘要。
(4)具有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开展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对外沟通等工作,能应对工作变动和环境变化给自己产生的影响,能使自己有效地参与竞争。
四、学习年限
1. 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5年,完成该计划的所有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即可毕业;
2. 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若提前修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毕业所需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可准予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2年;
3. 也可延长在校年限,但最长不能超过4年。
五、主要培养环节与要求
类 别
|
内 容
|
学分要求
|
考核要求
|
课程教学环节
|
学位公共课
|
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课,数学
|
11
|
满足规定学分
|
学位专业课
|
培养方案中所列学位专业课
|
≥6
|
满足规定学分
|
非学位课
|
培养方案中所列专业选修课
|
≥9
|
满足规定学分
|
*研究方向课
|
由指导老师根据研究方向确定
|
|
合格
|
实践教学环节
|
专业综合实验
|
2
|
合格
|
前沿讲座
|
1
|
达到规定次数
|
专业实践(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少于一年)
|
6
|
通过
|
*课外研修环节
|
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
|
(6)
|
合格
|
学位论文
|
开题报告
|
|
合格
|
中期检查
|
|
合格
|
学位论文答辩
|
|
通过
|
注1:研究方向课程由指导老师根据其研究方向确定,通过自学形式完成。
注2:课外研修环节要求修满6学分,但不计入总学分,主要作为奖学金评选和毕业后从业评估的指标。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至少修满3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实践环节9学分(专业综合实验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指导老师可根据其研究方向确定2-3门研究方向课程,通过自学形式完成。
学位公共课是全校统一要求的必修课,含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研究生英语课(4学分),数学类课程(4学分)。
跨学科专业学生需补修2-3门本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 核
方 式
|
开课单位
|
1
|
2
|
3
|
学 位 课 程(必修)
|
学 位 公 共 课
|
80Y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
|
|
|
考试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80Y1002
|
自然辩证法
|
16
|
1
|
|
√
|
|
考试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80Y1004
|
英语听说I
|
16
|
1
|
√
|
|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80Y1009
|
英语听说II
|
16
|
1
|
|
√
|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80Y1015
|
阅读与写作I
|
16
|
1
|
√
|
|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80Y1016
|
阅读与写作II
|
16
|
1
|
|
√
|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80Y1006
|
数值分析
|
32
|
2
|
√
|
|
|
考试
|
理学院
|
80Y1005
|
矩阵论
|
32
|
2
|
|
√
|
|
考试
|
理学院
|
学位专业课
|
方向一
|
80Y2008
|
风力发电原理
|
32(6)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09
|
电力系统分析
|
32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29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
32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方向二
|
80Y2008
|
风力发电原理
|
32(6)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29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
32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05
|
现代控制理论
|
32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方向三
|
80Y2008
|
风力发电原理
|
32(6)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29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
32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34
|
分布式发电与微网技术
|
32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方向四
|
80Y2008
|
风力发电原理
|
32(6)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07
|
高等工程力学
|
32
|
2
|
|
√
|
|
考试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2011
|
现代机械优化设计
|
32
|
2
|
√
|
|
|
考试
|
机械工程学院
|
方向五
|
80Y2008
|
风力发电原理
|
32(6)
|
2
|
√
|
|
|
考试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2036
|
高等传热学
|
32
|
2
|
|
√
|
|
考试
|
建筑工程学院
|
80Y2037
|
高等工程热力学
|
32
|
2
|
√
|
|
|
考试
|
建筑工程学院
|
非 学 位 课 程(选修)
|
80Y3087
|
第二外语 (日、法语)
|
32
|
2
|
|
√
|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80Y3053
|
文献检索与知识产权
|
16
|
1
|
√
|
|
|
考查
|
图书馆
|
80Y3001
|
工程管理
|
16
|
1
|
|
√
|
|
考查
|
管理学院
|
80Y3019
|
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20
|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22
|
风电场SCADA监控系统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17
|
DSP原理与应用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18
|
智能控制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16
|
嵌入式系统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14
|
电磁场分析设计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26
|
机械系统动力学
|
32
|
2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21
|
有限元分析
|
16
|
1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51
|
风电机械设计与制造
|
32
|
2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23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2
|
2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24
|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
诊断
|
32
|
2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25
|
风电设备材料成型方法
与工艺
|
32
|
2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28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32
|
2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77
|
新型复合材料
|
16
|
1
|
|
√
|
|
考查
|
机械工程学院
|
80Y3078
|
节能原理与技术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筑工程学院
|
80Y3088
|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筑工程学院
|
80Y3089
|
地热能与余热利用技术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筑工程学院
|
80Y3090
|
建筑能耗模拟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筑工程学院
|
80Y3091
|
计算流体力学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筑工程学院
|
80Y3083
|
光伏发电工程
|
32
|
2
|
|
√
|
|
考查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80Y3002
|
动力机械技术*
|
8
|
0.5
|
|
|
√
|
考查
|
企业
|
80Y3092
|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
|
8
|
0.5
|
|
|
√
|
考查
|
企业
|
80Y3084
|
风电场监控技术*
|
8
|
0.5
|
|
|
√
|
考查
|
企业
|
80Y3085
|
电能变换技术*
|
8
|
0.5
|
|
|
√
|
考查
|
企业
|
80Y3003
|
新能源技术*
|
8
|
0.5
|
|
|
√
|
考查
|
企业
|
研究方向课
|
|
|
|
|
3-5学期
|
考查
|
导师指定
|
补修本科课程
|
0102002
|
电路(2)
|
32
|
2
|
√
|
|
|
考查
|
不计学分
|
0102202
|
微机原理
|
32
|
2
|
√
|
|
|
考查
|
0202008
|
机械原理
|
32
|
2
|
√
|
|
|
考查
|
0202005
|
理论力学
|
32
|
2
|
√
|
|
|
考查
|
0203135
|
机械优化设计
|
32
|
2
|
√
|
|
|
考查
|
0903023
|
暖通空调
|
32
|
2
|
√
|
|
|
考查
|
实践环节
(必修)
|
80Y4004
|
专业综合实验
|
2周
|
2
|
第2学期
|
考查
|
|
80Y4002
|
前沿讲座
|
8场
|
1
|
1-4学期
|
考查
|
|
80Y4003
|
专业实践
|
|
6
|
3-4学期
|
考查
|
|
合计
|
35学分
|
注:① 方向一为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方向二为风电系统控制技术,方向三为风电电能变换技术,方向四为动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方向五为新能源技术及应用。
② 带*号课程为企业课程,可安排在企业上课或要求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来上课,要求每位学生至少修1门课, 0.5个学分。
③ 教学学时括号内为实验实践课时。
七、实践教学环节
1. 专业综合实验
本专业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2周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验应于第二学期内完成,可采用集中专业综合实验,也可在第二学期穿插分段完成。
2. 前沿讲座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8次学术讲座或报告。
3. 专业实践
(1)在学期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六个月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2)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实习(实践)计划,撰写实习(实践)总结报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未通过专业实践考核的,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3)专业实践的具体环节、要求和考核工作规定参照《澳门新葡官网进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
(4)专业实践考核最迟应于第五学期第三周前完成。
八、课外研修环节
至少修满6学分,但不计入总学分。
社会实践
|
2学分/每学期1次
|
创业教育
|
1~2学分/参加创业教育培训1次
|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实践
|
2学分/提交总结论文
|
课外科技竞赛
|
2学分/校级奖
3学分/省部级奖
4学分/国家级奖
2学分/省级学会奖
4学分/国家级学会或协会奖
|
技能考核
|
2学分/全国大学英语六级
2学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三级以上证书
2学分/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获初级以上证书
2学分/获全国各行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
科研训练
|
1学分/参加2次学术会议并提交总结报告
2学分/主持学校科技创新项目
2学分/主持企业科技创新项目
4学分/主持省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
1学分/参与教师科研且不少于2个月
2学分/参与教师科研且不少于1个学期
4学分/参与企业实际工作不少于1年
2学分/参与企业实际工作不少于半年
4学分/解决1个技术难题使生产恢复正常
6~8学分/解决1个技术难题使企业增收
|
创业实践
|
2学分/自主创业注册公司运行半年
4学分/自主创业注册公司运行1年
2学分/在创业基地或实体工作3个月以上
4学分/在创业基地或实体工作半年以上
6~8学分/在创业基地或实体工作时取得有用价值的成果1项
1~2学分/其它经认定的创业活动
|
学术成果
|
1学分/内刊发表、会议录用1篇论文
1学分/省级刊物发表1篇论文
1.5学分/CSCD扩展刊物发表1篇论文
2学分/CSCD核心刊物发表1篇论文
3学分/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发表1篇论文
4学分/SCI、EI与ISTP检索论文1篇
4学分/第一专利人
2学分/第二专利人
|
注: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只计最高级别学分。
九、学位论文
1. 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并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 开题
经企业实践与实习阶段学习后,最终确定研究课题,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开题报告课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生产关键任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的课题。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应明确学位论文形式。原则上,论文形式一经确定不允许修改。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三学期第8周前完成。
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三学期第8周前完成。
3. 中期检查
提交中期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学位点组织校内与企业相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中期报告中所反映的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考核与诊断,帮助研究生切实解决学位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综合能力较差、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学业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中期检查最迟应于第四学期末完成。
4. 论文与答辩
研究生应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一篇达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应至少为12个月。
十、毕业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实践等必修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澳门新葡官网进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